发布时间:2021-08-10 09:06:24 来源:福州市建筑业协会 所属类别: 企业资讯

中建海峡:“唤醒”古厝记忆 让千年古建重绽光芒

 

“闽都有古厝,厝里有乾坤。这黛瓦相连、条块纵横的历史街区的确是体验民俗、回忆乡愁的好去处。”来自北京的文化记者端宏,在三坊七巷端详着青砖、灰瓦、马鞍墙,由衷地感叹。

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16日在福州开幕。福州古厝坊巷的旅游热度不断升温,从三坊七巷到马尾闽安历史文化名村,再到永泰古城历史文化街区,一个个古建筑、历史街区,成为游客们的“打卡”热点。在承载着福州的“根”与“魂”的古建背后,有一家央企的身影——中建海峡。

修旧如旧   坊巷“回春”

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有 2200 多年的建城史。千年来,诸多福州往事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,不过,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,已记录在大大小小的古建里。位于福州闹市的三坊七巷,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坊巷建筑。

从高处鸟瞰被誉为“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”的福州三坊七巷时,它蔚为壮观。在三坊七巷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与改造中,历史建筑修复和更新地块工程 BT 项目的重担落到了中建海峡的肩上。

在修缮过程中,中建海峡始终秉承“修旧如旧”的原则,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古建的干预。修缮初期,中建海峡组织专家仔细分析建筑物的构造特点,按照古代审美标准、文化意境进行修复,尽可能地保持原状。同时,在材料选用上,精心挑选与原建筑相匹配的木料,使用老木材,保持建筑稳定性。在砖石的选择上,使用新技术对古材料进行“复制”,沿用老祖宗的智慧,做到表里如一。最终,“回春”的坊巷定格了历史,成为福州城市文化的“金名片”

千年古镇 恢复“肌理”

位于马尾区的闽安村,古称闽安镇,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千年古镇之一。在唐代至清代的千年历史长河中,这里始终是军事、商贸重镇,存有大量文物古迹。为恢复闽安村的古镇“肌理”,修复文物、修缮古厝的工作被提上日程。造价约 1 亿元,总建筑面积约 1.86 万平方米的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工程,由中建海峡承接。

闽安村历史悠久,还原其历史原貌,难度可想而知。“再现历史原貌,就要把钢筋混凝土柱子‘扮出’木头的感觉。”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工程项目经理林传官说。

闽安楼是闽安村的代表性建筑,共有 4 层,拥有 34 根直径为 600 毫米的立柱。为了让这些混凝土柱子看上去和木头一样,项目团队选定了极为繁琐、复杂的“推光国漆”工艺:柱子先刷底漆,再刮两遍腻子;风干后再漆两遍底漆,之后满刮生漆腻子灰和褙布,再刮 3 遍底灰,最后再刷 3 遍国漆。整个过程要非常小心,不能出一点差错,否则就要重来。此外,为了调配出颜色合适的国漆,团队试验了多种配方,细致比对。正是因为如此精雕细琢,还原了历史面貌的闽安楼,才得以重焕光彩。

秉承匠心 传承文化

除三坊七巷历史建筑修复和更新地块工程 BT 项目、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工程外,马尾船政衙门及学堂复建工程、罗源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(一期)项目、永泰县永阳古城等古建重建、修缮改造工程,也是中建海峡的杰作。

“近些年,中建海峡依托下属建筑装饰工程公司,将传承文化经典作为古建修复的宗旨,积极参与了多项古建修缮工程建设。”中建海峡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林向武表示,作为福建省古建筑修复的重要力量,该公司践行社会责任,秉承匠心,已承建古建精品工程 15 个,传承为基、科技引领、快速建造,打造了一个又一个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古厝活化案例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建海峡自身也得到长足的发展,中建海峡装饰公司从“三坊七巷”修复和更新项目开始,每年呈现多个古建力作,古建业务合同额从 2010 年的 1 亿元到 2020 年将近 10 亿元,年平均增长 82% 。

中建海峡建设者以匠心为笔、以建筑为谱,传承历史文化,为延续中华文化的“根”与“魂”继续贡献智慧与力量。